淨業修持篇4 一心念佛必證三昧1
念佛以信願為主,有真信切願,決定得往生。至於證三昧,不可不發此心,實則今人絕少證三昧者。以能證念佛三昧,現生便已超凡入聖矣。切勿等閒視之。 — 文鈔三編·復陳士牧居士書一 …全文
淨業修持篇3 般舟三昧非今人可行
坐久不覺久,念久不覺久,此繫心靜神凝所致。但不可以此為得。從茲努力做工夫,自可上進。若以此為得,則即此亦不得矣。況上進乎。持咒昏沉念佛,念佛昏沉持咒,此系意識隨妄心正念轉變而現。初修者固多有此,若工夫有把持,庶可不致顛倒錯亂矣。然此顛倒錯亂,猶屬工夫所使。設無工夫,則並此糊里糊塗之念亦不可得,況明白不錯乎。般舟三昧,非今人所能行。汝作此說,其好高務勝耶,抑真為生死耶。如真為生死,當依凡夫通行之法。若博地凡夫,妄擬效過量聖人所行之法,則必至著魔退道。且請息此念,庶可得益耳。 — 文鈔三編·復恆慚法師書二 …全文
淨業修持篇2 三昧境界2
念佛三昧,說之似易,得之實難,但當攝心切念,久當自得。即不能得,以真信切願攝心淨念之功德,當必穩得蒙佛接引,帶業往生。事一心,若約蕅益大師所判,尚非現世修行人之身分,況理一心乎。以斷見思惑,方名事一,破無明證法性,則名理一。若是內秘菩薩行,外現作凡夫,則此之二一,固皆無難。若實係具縛凡夫,則事一尚不多得,況理一乎。 — 增廣文鈔·復袁福球居士書 …全文
淨業修持篇1 三昧境界1
念佛人但能真切念佛,自可仗佛慈力,免彼刀、兵、水、火。即宿業所牽,及轉地獄重報,作現生輕報,偶罹此殃。但於平日有真切信願,定於此時蒙佛接引。若夫現證三昧,固已入於聖流,自身如影,刀、兵、水、火,皆不相礙。縱現遇災,實無所苦。而茫茫世界,曾有幾人哉? — 增廣文鈔·復永嘉某居士書三 …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