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業修持篇117 末法決定專修淨土3
念佛一法,乃佛普度一切眾生之最大法門。若有危險,念之即可逢凶化吉。無事時念之,則可消災增福。然必須要求生西方,方為究竟大利益。 — 文鈔三編·復慧明居士書 …全文
淨業修持篇116 末法決定專修淨土2
末世眾生,無論上中下根,皆當以勢至念佛法門,自利利人。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。反念念自性,性成無上道。 — 增廣文鈔·復戚智周居士書二 …全文
淨業修持篇115 末法決定專修淨土1
末世眾生,無論有善根無善根,皆當決定專修淨土,法門亦不須問。善根有,固宜努力。無,尤當篤培。則善根亦不須問。只宜持咒,助修淨業。勿輒作法,煩瀆佛聖。倘動輒作法,若身心不恭敬,不至誠,或致起諸魔事。 — 增廣文鈔卷一·復永嘉某居士書五 …全文
淨業修持篇114 生西方可度盡眾生
心者,一身之主,萬法之宗。順之則速成菩提,逆之則永沈生死。一切眾生,迷背本心,隨逐妄境,起貪瞋痴,造殺盜淫。輪回於六道之中,汩沒於三界之內。久經長劫,莫能出離。汝既發心歸依三寶,為佛弟子。須發菩薩四宏誓願,自利利他。四宏誓願者,即眾生無邊誓願度,煩惱無盡誓願斷,法門無量誓願學,佛道無上誓願成也。須知此四宏誓願,乃三世一切諸佛誓願之本。汝於日用舉心動念,須令與此相合。若與合者,擴充令其圓滿。若不合者,斷除令其淨盡。然欲利他,先須自利。若非自己先出生死,何能度彼生死眾生。譬如溺於海者,不能救海中沈溺之人。如來所說了生死法無量無邊。唯淨土一法,下手易而成功高,用力少而得效速。若欲即生了辦,捨此末由。所謂淨土者,即生信發願,念阿彌陀佛,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也。果能信願真切,一心念佛。至臨命終時,決定蒙佛接引,往生彼國。既得往生,則俯謝凡質,高預聖流。見佛聞法,證無生忍。神通智慧,不可思議。然後乘本願輪,回入娑婆,種種方便,度脫眾生。如觀世音菩薩,應以何身得度者,即現何身而為說法。普令一切眾生,同出生死,同成佛道。方可圓證自己本具之妙真如心。方可究竟契合乎菩薩四宏誓願,與阿彌陀佛四十八願,及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也已。心願之義,如是如是。若能顧名思義,身體力行。可謂超格丈夫,火里蓮華,如來真子,大士嫡孫矣。勉之勉之。 — 增廣文鈔卷一·與心願居士書(代友人作) …全文
淨業修持篇113 回向之義2
回向者,以己所修念誦種種各功德,若任所作,則隨得各種之人天福報。今將所作功德得人天福報之因,回轉歸向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以作超凡入聖,了生脫死,以至將來究竟成佛之果。不使直得人天之福而已。用一回字,便見其有決定不隨世情之意。用一向字,便見其有決定冀望出世之方。所謂回因向果,回事向理,回自向他也。所作功德,人天因也,回而向涅槃之果。所作功德,生滅事也,回而向不生不滅之實相妙理。所作功德,原屬自行,回而向法界一切眾生。即發願立誓,決定所趨之名詞耳。有三種義,一,回向真如實際,心心契合。此即回事向理之義。二,回向佛果菩提,念念圓滿。此即回因向果之義。三,回向法界眾生,同生淨土。此即回自向他之義。回向之義,大矣哉。回向之法雖不一,然必以回向淨土,為唯一不二之最妙法。以其餘大願,不生淨土,每難成就。若生淨土,無願不成。以此之故,凡一切所作功德,即別有所期,亦必須又復回向淨土也。 — 文鈔三編·復愚僧居士書 …全文